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之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长以及限行的刚性需求,我们身边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生产和使用现状如何?安全性怎么样?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国新能源电池技术水平

新能源电池是大众口语化的表达,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的一种说法,在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等。按照这个定义,新型化学电源(即电池)是新能源的一种。它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钠(钾)离子电池、多价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氢能与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

我国是世界电池生产大国,电池主营业务收入近万亿。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报告,“十三五”期间年行业平均增长率为12.29%,其中锂离子电池年增长率最大,为27.48%。新型化学电源(新能源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生产技术水平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也大量出口。

为了占据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蓝海,各大汽车厂家都在努力布局新能源电池的生产研发。但动力电池研发面临不少难点,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的研发技术门槛很高、动力电池各项技术指标的同时满足存在困难、现有锂离子电池的化学体系下,电池能量密度等性能已经接近理论的极限,继续大幅提升存在一定难度等。


因此,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增加安全性无疑是电池发展主要方向。




新能源安全监管,国家出手


近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质量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的当下,国家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进行规范于行业发展、消费者权益都大有裨益。


据征求意见稿,此政策的颁布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重点安全建设环节,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例如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有序发展。对电池安全,征求意见稿也做出了专门要求。


针对动力电池安全,征求意见稿强调,企业应当与动力电池供应商积极开展设计协同,持续优化整车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匹配以及热管理策略,明确动力电池使用安全边界,提高动力电池在碰撞、振动、挤压、充放电异常等状态下的安全防护能力。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




新能源电池安全监管的思考


某新能源车企负责人说,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毋庸置疑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同时,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有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也全方位保障了交通出行者与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安全权益。总地来说,它对消费者权益、车企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是大有裨益的。


某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说,征求意见稿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制度化。新能源汽车是国家要大力发展的产业,但是目前在电池安全、自动驾驶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能够及时制定标准和政策意见,可以更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也能够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得更远、更平稳。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等关键部件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可以更加细化、标准化,这有利于换电、充电等模式的发展。


某新能源汽车研究者说,该文件的进步之处在于对企业的主体责任进行了强化、细化,从而实现了体系化,体现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行业快速发展以及产品全产业链及产业周期全过程中,对安全体系建设的“责权利”对等原则。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表现出巨大生命力的同时,新事物的发展也带来许多新问题。成本、性能、安全性,考察着行业的发展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