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荒”袭来 警钟为谁而鸣
发布时间:2021-10-23   点击数:100
PART 01 “电池荒”警钟响起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逐步驶入深水区,围绕着新型能源产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表示,由于需求快速拉升,市场短期内无法做好准备。根据模型推算,动力电池供应或2025-2026年“售罄”,届时各电池厂产能利用率都将超过85%。2026-2030年间,“电池荒”可能进一步加剧。各大新能源车企对动力锂电需求不断高涨,各大电池厂纷纷寻求扩产,似乎也难以追上下游需求的快速步伐。全球缺芯还未解决,如今“电池荒”又成了横亘在眼前的一大难题,机构与业者密集敲响警钟。“电池荒”并非近日才出现。一位造车新势力电池产线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今年年初,全球范围内就已出现动力电池供应短缺现象,而且短缺现象已较为普遍。
动力电池短缺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随着“电池荒”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这个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大众的思考。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是动力电池供应出现短缺的直接原因。

“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带来的动力电池需求,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产生的对动力电池更大规模的需求,也是动力电池供应紧张的一大重要原因。”一位在动力电池行业与储能行业均有过从业经历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除了上述因素外,今年以来,汽车产业界掀起的新一轮造车热,也被认为是产生“电池荒”的一大影响因素。今年以来,已经先后有百度、滴滴、小米、360等多家科技公司宣布造车。此外,“电池荒”的出现还与当前动力电池产业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产能结构性失调的现状有关。从全球来看,目前行业内能够提供高端动力电池的只有LG、松下、宁德时代、三星SDI等为数不多的公司。
面对电池短缺,车企们不敢怠慢,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动力电池需求大增,当前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分别在进行扩产能和自建动力电池生产线以应对电池供应紧缺危机。

最传统的方法,莫过于提前抱紧动力电池厂商的“大腿”。长城汽车于今年6月初与宁德时代签署了长达十年的动力电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 埃隆 马斯克:动力电池的供应从根源上制约着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特斯拉方面已经向各大电池供应商表达得很清楚,无论是宁德时代、松下还是LG化学,我们都会竭尽所能,采购它们所生产的电池。据悉,福特汽车已经着手研发固态电池。宝马集团也宣布与德国政府合作开发下一代电池项目取得进展。此前特斯拉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也都公布了自产电池计划。
整车企业自建电池厂是为了能够掌握动力电池的话语权,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不过,业界对于整车企业生产电池存有异议。首先是很有可能因技术不成熟造成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另外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生产周期长,倘若无法形成规模量产,车企则需承担巨额的研发费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电池很好造,但技术和产品提升难度大,国内原来有几百家车用锂电池厂,现在倒下很多。未来仍将是技术提升的赛跑。”